磊 2011-09-21-讀書計畫


看到一個媽媽寫,學校裡為了鼓勵小朋友看書,搞了一個讀書計畫,目標是讓每個孩子在三個月內讀一百頁的書。方法就是讓孩子給父母朗讀書本,然後記錄下日期,書名和頁數。每週給老師更新一次讀書報告。媽媽給孩子報了名。孩子本來就是一個愛讀書的人,每天都會讀上幾十頁。既然報名參加了讀書計畫,媽媽晚飯後就讓孩子給她朗讀書本。小傢伙給媽媽讀書,興趣所致,欲罷不能,一口氣就讀了幾十頁。媽媽一看孩子已經大大超過了計畫所需,就讓他停下來把讀書記錄填好。小傢伙一聽就不幹了,“那個不好玩,我還是再給你讀書吧!”就在此刻,媽媽突然意識到她根本就不應該讓兒子參加這個讀書計畫。她馬上順水推舟,讓孩子接著興致勃勃地讀他的書,再不提讀書報告的事。這個媽媽認識到讀書對孩子本來就是件自然又有趣的事,孩子一直是為自己的興趣而讀書。現在她卻讓孩子為了讀書計畫而讀書,為了給老師交報告而讀書。也有人不同意這個媽媽的做法。他們覺得,能讓孩子做喜歡的事情,又能在班上得到表揚,為自己自豪,何樂而不為。類似的事情在不久前也發生在我們身上。我們去圖書館的時候,看到有讀書計畫。報名後領一張紙,上面有30個圓圈。小朋友每讀20分鐘的書,可以給一個圓圈塗色。塗滿10個圈,可以去圖書館領一個獎品,塗滿30個圈,可以領一個更大的獎品,並參加抽獎。當時我想,以Ashley對看書的熱忱,這30個圈真是小意思。後來發現執行起來不容易。Ashley想看書了,隨便抓起書就看了,根本不會注意看鐘算自己看了多久,隨便填又有作弊的嫌疑,後來就不了了之了。我當時沒有那個媽媽想得那麼深遠,可是看到她的故事,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另一個故事。一群孩子在一個老頭兒的家外面玩,非常吵鬧喧嘩,老頭兒不勝其煩。於是老頭兒去和孩子們說,“你們在這裡玩,給我帶來了很多歡樂,太謝謝你們了。來,每人給你們25美分。”孩子們很高興,第二天又來了,老頭兒去和孩子們說,“真高興看到你們,不過我今天沒有那麼多錢,每人給你們10美分。”孩子們還是挺高興的。隔天又來了,老頭兒說,“哎呀,真抱歉,我現在沒錢了,要不每人給你們一分錢吧。”孩子們生氣了,“我們帶給你快樂,你卻這麼小氣,以後我們不為你玩了。”孩子們走了。當時看完這個故事的感想是,物質鼓勵要慎用,扼殺孩子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和外部獎勵直接掛鉤,讓孩子從為自己的興趣而做,變成為物質獎勵而做。現在想想,好像這兩個故事有相似之處,對於孩子有興趣的事,只要提供環境就足夠了,對於孩子沒有興趣的事,才要提供獎勵,而且獎勵不能縮水,是不是這樣解讀啊?

上個禮拜,帶Ashley去醫生那裡做六歲體檢,要打兩針疫苗。後來想到可以帶弟弟一起把今年的流感疫苗打上,就帶著弟弟也去了。Ashley的體重去年是47%,也就是在一百個同齡的孩子裡面,她比46個孩子重。今年體重是48%。去年身高是72%,今年是78%。由於身高增長多於體重,所以衡量胖瘦的指標BMI就更低了。去年醫生就說她偏瘦,今年也沒有好轉。不過這次醫生說胖瘦大部分還是取決於基因,也別往心裡去,沒有大的變化就好。醫生給Ashley檢查後,弟弟可著急了,一個勁兒地說:“Me too (我也要)。”人家醫生的牆上就貼著,不能讓醫生“順便”給兄弟姐妹看病。要看病就得交錢。沒辦法,我只好把弟弟拎到檢查臺上,在他的肚子上胡亂捏了幾下。弟弟很疑惑地看著我這個濫竽充數的醫生,幸虧醫生及時地上來解圍,拿聽筒給他聽了幾下,弟弟才很滿意地下來了。然後護士就進來了,問我,“兩個孩子,誰先打針?”我想了想,覺得Ashley還是很勇敢,很講道理的。我就說,“Ashley先來吧。”Ashley兩三歲的時候,需要抽血,在做過思想工作的情況下,可以很勇敢地、不哭也不動地讓護士抽血。三歲的時候,需要補牙,可以張著嘴巴,很配合地讓醫生補牙。可能因為我掉以輕心,這次可是掉了眼鏡。看到護士拿進來的那幾支針後,這個人就開始發瘋了。她在屋子裡到處亂跑,躲在牆角不肯出來,我過去跟她說,“你很勇敢地打針,給弟弟做個好榜樣,之後我帶你們去買霜淇淋。”她過來了,護士讓我從背後抱著她,按著一隻手臂。護士一拿起針,Ashley又開始發瘋了,一邊拼命掙扎,一邊大哭。我和護士強制按著她,打了兩針,然後此人歇斯底里地在那大哭,我從沒看過她這麼瘋狂,挺好笑的。在Ashley的哭聲中,弟弟很熱切地說,“Me too, me too。”看來姐姐的哭聲一點都沒有阻赫弟弟,不管是什麼,只要能有和姐姐一樣的待遇,他就滿足了。我把弟弟抱在腿上,護士啪的一針下去,他哭都沒哭。Ashley之後不好意思地問我,“為什麼弟弟比我小,卻比我勇敢?”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