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念張炎憲教授


追悼台灣歷史國寶
唯面冊的報導,予我真早就知影張炎憲教授佇美國費城觸(tak)著心臟病的消息,原本按呢想這是美國定定咧發生的小病例,因為我家己佇2008年,捌雄雄發作心絞痛,到洛杉磯醫院急診,囥(khǹg)了七支支架踮(tàm)心臟冠狀動脈裏底,歸个手術過程干焦開一个半小時爾爾,所以當時聽著張教授破病掠準(lia̍h-tshún)無要緊;啥知影,隔工煞傳出伊已經裝了葉克膜的消息,毋才意識到病情並毋是我想像中樂觀!當離世的歹消息傳轉來的時陣,我雄雄著驚!不止仔傷心。
張教授比我較少九歲,煞佇人生上懸峰的時陣離開人世,予阮留落來無限的思念。伊一直盡心盡力為台灣史走tsông,半年來主持不止仔濟相關的台灣歴史講座,加添旅途厭siān,尾後肉身袂堪得,煞倒倒–落-去。
2014年10月19日,佇台北雙連教會舉辦張炎憲教授追思禮拜,我的第五小弟拄好是雙連教會教友,所以伊代表阮家屬參加。我觀賞彼工錄影的影片看規場追思會,超過千人來賓kā會場攏kheh甲欲爆開了,哀慼情緒瀰漫全場。
毋過,我聽著牧師按呢講:「張炎憲教授佇世間的任務已經完成,伊得欲轉去天家主的身軀邊,毋免傷心,顛倒愛kā伊祝福!」聖歌團隊用數念、呵咾(o-ló)、慰安、逐種的詩歌來合唱,親像發光的靈魂,化做千風,無形中撫慰了家屬佮大眾。逐家一定聽著足濟張教授的生平故事,這馬換我來講看覓,講我佮伊之間的因緣軼事(it8)。

緣起─蒐集歷史資料
有一工,吳樹民宗叔來台南佳里,伊建議阮Kā先父吳新榮的藏書、遺作保存佇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」裡,予遮的作品會當有效予人運用佇相關史學文學研究,阮嘛爽快答應。
接紲基金會委託張炎憲教授落南取件。猶會記得是1991年3月,張教授家己開車來阮厝兜─「小雅園」。伊平易近人,和藹(aì)可親,一身素樸的穿插以及敬業態度,予阮留落來足深刻的印象。以張教授的地位,其實會使請一个助理來鬥相共(kāng),毋過,伊家己一个人Kā一千外本舊冊裝滿伊的汽車內底,無閒規工才打揲(tánn tia̍p)好勢。
見笑代!阮是「書香門第」,卻無囥入驅除冊蟲用的芸香草抑是臭丸,任由冊頁生出袂少的剪蟲,陣(tsun7)陣殕(phú[霉])氣,加添累積半外世紀的粉塵,無罩喙掩仔,規身軀滿滿是坱埃(ing-ia);毋過,伊猶原一點仔無要意。彼當時阮拄好佇醫院門診咧無閒,煞袂記得伊一个人踮三樓的書櫃咧做工課,伊一再婉拒助手幫忙,面對千冊以上的舊冊,我有一點仔驚疑(kiann-gî)也真佩服,不知伊是按怎kā伊搬運–落-來的?凡勢伊的心目中有一个使命,掠準走揣、整理歷史資料是連鞭愛做的代誌,看伊急欲做的模樣,假那是愛趕緊kā收藏才會當解救台灣歷史,通傳承予後人。
張炎憲教授整理了阮爸的遺著,包括《1933-1967年日記》四十七冊、《此時此地》四冊、《亡妻記》乙冊、《採訪錄》兩冊、《兩地書》兩冊、《書信》兩冊、《震瀛回憶錄》的殘本等手稿,以及藏書一千零(khong3)三十四冊(內含精裝本的書報剪輯十二冊),遮的資料目前攏珍藏佇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」裏底。設使彼當時若無張教授家己來接收這批文件,無定著閣過了幾代,遮的資料減彩會逗逗仔序(sī)失散抑是會拍損–無-去。

難忘的口述歷史經驗
受先父吳新榮生前熱愛文史的影響,我也對文獻採訪加減有興趣,阮好運得著張炎憲教授的邀請,做伙去訪談李鹿先生做口述歷史。 1993年8月29日,張炎憲教授、高淑媛小姐佮我做伙去台東訪問李鹿先生。彼當時高齡八十三歲的李鹿先生(1911-1996),身體猶真勇健,會當清楚說明按怎對1947到1953年逃亡,彼咧中間加入台灣共産黨的頭尾。伊捌覕蹛(tuà)佇嘉義、臺南山區、屏東潮州逐跡走傱(tsông),假裝擔擔(tann-tann3)賣「什細」、揹著磨刀器,佇庄跤磨刀或者是kā人剪頭毛來掩護;彼咧中間,伊也偷偷仔溜轉去學甲,生了屘查某囝。李鹿先生講到伊佇日治時期參加「農民組合」活動受難的情形,親像伊是英雄頭目,講甲喙角全波。
我佇訪談過程中,對伊提到參加農民組合的時陣,彼種怨恨殖民地政府的情緒,定定愛佮日本人盤撋(puânn-nuá)的代誌會當理解。毋過,卻對伊深受祖國的人來凌治的代誌無話無句,予阮想攏袂通。講a7講,伊不時發聲批評當時社會的不公不義,利劍劍的社會主義觀點,予阮不止仔驚疑。尾後伊講家己是因為自首好狗運逃過牢獄之災。佇訪談結束欲轉去的路–裡(lin3),我講起:「除非伊做抓(liàu)耙仔有功勞;若無,總會濟少關幾日仔?」張教授真客觀咧講:「伊的說法減彩是對的!因為當時仔政治氣氛已經無遐爾緊張囉,何況彼當年覕佇嘉南一帶的台共份子攏總走了,死無對證。」我毋甘心追咧問講:「1954年10月,吳新榮閣一擺身落烏牢食櫳仔飯,伊夆掠的理由之一是1953年彼陣, 佇隆田火車站捌意外相拄,吳新榮煞無向面頂通報。想袂到伊講無『相拄』這款代誌。助伊逃難覕蹛的朋友也干焦有一、兩位受連累,敢有可能?伊訪談經歷的真實性予人憢疑?」張教授婉轉kā我講:「凡勢伊恐驚背叛朋友的罪名夆公開,毋才白賊的!」可見,張教授用歷史學者立場忠實記載彼當時的說詞,閣顧慮老歲仔的尊嚴,煞毋敢追問,充分表現張教授的仁愛慈悲!

謙卑君子風度

scan府城臺南自古以來,文風鼎盛,江山代代有傳人,為著紀念過去對藝文界有卓越貢獻的在地藝文人士,通做後世的典範。對1997年起,前臺南縣長陳唐山kā鹽分地帶詩人──吳新榮、吳晉淮(關仔嶺之戀作曲者)、顔水龍(台灣出名的美術家)分別佇 的故鄉設立紀念銅像。
先父吳新榮的紀念銅像佇佳里中山公園舉辦揭幕儀式的時,張炎憲教授代表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」來參加盛會,阮家屬邀請伊坐貴賓席。毋過,教授卻真客氣咧推辭,而且講:「咱攏是家己人!所以坐來賓席就好矣。」一直到這馬,逐擺見若想著伊的「文文仔笑」、充滿學者風範的招牌笑容,低調的態度,予人感覺十分的舒坦。伊無一般老學究的嚴肅,伊的學術地位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」,確實袂使予咱憢疑的!

認真蒐集、謹慎保存史料
1999年7月,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主任林金悔先生轉來故鄉,伊替「國立台灣文學館」的成立進行前置作業,並積極走揣作家的手稿佮相關資料。
先父生前歡喜請朋友佇伊特別攢(tshuân)好的真媠的簿子內底題字,假那寶貝收囥踮屜仔裡。阮誠毋甘Kā先父賰(tshun)–落-來上尾仔的遺物──四本簽字墨寳,贈送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,通予遮的史料發揮閣較大的效果。
2003年,我對報紙看著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」董事張炎憲教授欲編輯《王添灯紀念輯》,想欲邀請各界人士提供王先生的遺墨。先父遐的簿仔本裡底拄好一本有王添灯先生的筆跡,我足歡喜報告張教授佮王添灯先生的查某囝王芬芳女士,才知影這是王先生受難進前存–落-來的唯一墨跡。
2004年,王芬芳女士邀請我到國立台灣文學館,做伙走揣伊的老父原件遺墨──「為最大多數,謀最大幸福」,這是先父佇1946年10月14日到台北訪問王添灯的時,委請王先生所題的毛筆字。
阮愛刷卡入去一間保持恆溫恆溼的地下儲藏室。文學館工作人員予阮白手套,足細膩掀開阮贈送文學館的簽名簿,我揣著原文彼一頁,猶袂翕像的時陣,王女士隨就目屎四淋垂矣!因為王先生受難的時陣,伊才四歲半爾爾,看著家己老爸的筆跡,內心感慨萬千。尾仔遮的字句就編印踮《王添灯紀念輯》的冊面。張教授講:「王先生佮吳新榮佇二二八進前所做社會秩序的重建志業,充分表示in攏有無私奉獻、改革社會的仝款理念。」
尾後我參加幾若擺文學講座,看著已經過身作家的家屬陸續捐出in的遺稿、藏書,先父的諸位好友楊雲萍、黃得時、楊逵、郭水潭、王詩琅、巫永福等攏總齊到囉,我天真請教張教授:「敢是會當Kā先父的著作、日記遺稿、藏書轉送予國立台灣文學館,因為Kā阮老爸孤獨囥踮基金會,袂當佮伊的好友團聚文學館,實在傷過孤單啊!」張教授真謹嚴應答:「吳新榮的遺稿、藏書已經是『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』的財產,不便轉送。閣較重要的是:早前基金會捐袂少二二八原始資料予佇二二八公園內底的『二二八紀念館』;毋過,無偌久有部分資料phàng[拍毋]見啦!咱著愛閣再觀察看覓,知影敬畏歷史的人,才有資格收藏珍貴的歷史資料。」
老實講,阮足佩服張炎憲教授這款見微思遠的功夫,若欲保存史料的完整性佮減少遺失的風險,定著愛慎重小心,袂使干焦順家己意願,看前無顧後,一旦史料散佚,講實在,若欲面對先人就會見笑死囉!

主持《吳新榮日記全集》發表會CRW_7374 -
為紀念鹽分地帶詩人吳新榮百歲冥誕,國立台灣文學館委託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」,由張良澤教授擔任總編輯,出版《吳新榮日記全集》(1933-1967年共11冊) 。
2007年11月10日佇台北國賓大飯店舉辦《吳新榮日記全集》出版發表會,由前總統陳水扁、國立台灣文學館鄭邦鎮館長、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吳樹民副董事長、濟位文學前輩、各級嘉賓佮家屬(吳新榮內外孫、橄欖孫20位)量約三百外人做伙參加盛會。這場發表會請當時擔任國史館館長的張炎憲教授主持,佇會中,伊肯定了日記記載歷史的「真實」佮「價值」的重要性,而且kā阮家屬鼓勵:「出版先人的遺作會當永久保存家族的記持,雖然伊干焦是台灣歷史的小小段落,但這是提供後人研究彼當時士紳生活佮衛生醫療的絕佳記錄。日記是一个人心肝窟仔底的告白,內底一寡話語減彩袂當佇公開埸合講出喙,感謝吳新榮家屬同意照原文出版,會當現出時代變遷上真實的見證。」阮家屬佇「歷史求真」佮「隱私」中間定著會頓蹬(tenn)–一-下,欲Kā先人無欲夆知影的祕密公開,也是著愛足大的勇氣。張炎憲教授的一段話親像安心丹,為著對學術研究有幫贈,阮也無反悔,贊成按呢做。

擔任《台灣史料研究》總編輯
張炎憲教授佇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」創辦《台灣史料研究》,目的是欲提供一塊會當做歷史耕作的田園,伊認為這才是活化台灣歷史的上好方法。
對1993年2月起出版第一號《台灣史料研究》雜誌以來,每半年久我攏固定會接到《台灣史料研究》,挖掘了真濟的珍貴史料,唯遐的我嘛得著袂少台灣歷史常識。無采今年六月出版第四十三號的《台灣史料研究》,想袂到是伊擔任總編輯上尾後的一集,實在夆掩卷吐大氣!

推動書籍、刊物數位化
《台灣風物》1951年12月創刊,自頭到尾攏總無斷去,伊是戰後民間上悠久的刊物,內容包含民俗、歷史、語言、台灣文化等有關文章佮珍貴圖片,是各界研究台灣史的一份重要刊物。1986年起,張炎憲教授開始接任《台灣風物》主編。為慶祝《台灣風物》創刊60週年,佮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」合作就kā逐年各卷期文章蒐整、掃描、建立數位化檔案,佇2012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。
我捌佇1967年3月,寫過一篇紀念先父吳新榮的文章─〈爸!你永在〉,刊登佇《台灣風物》,為了順應刊物數位化的潮流,2010年11月22日,張炎憲教授寄一份授權書來,我才知道這是一門大工程,因為愛斟酌走揣遮的猶原在世的作者,一一寄送授權書,著愛二步七仔的功夫才有法度達成的,毋但按呢,2013年張教授主持《吳新榮日記全集》電子數位化的工作,也是憑藉這款精神才接紲落去完成的,這看起來簡單其實足費工夫的任務,若無絕對的耐力佮熱心,是真歹順利進行成功!

致力於二二八歷史研究
佇政治忌剋(khi7-kat7)的年代,張炎憲教授上大的學術貢獻是,投入研究二二八事件佮戰後重大政治案件,積極走揣當事人、親友、目擊人,kāin完成口述訪談,保存了上珍貴的歷史見證。伊佇國史館長任內,特別強化「台灣主體」意識,陸紲整理出版包括雷震案、白色恐怖、二二八事件、台灣民主運動、台灣主權論述等相關史料佮研究。由張教授擔任召集人的「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真相研究小組」,佇2006年二二八前夕出版「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」,Kā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指向蔣介石,為國家所主導的二二八研究立下一座里程碑。
對「二二八事件」來講,基金會前後出版了十外本相關的口述歷史。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」出版台灣本土系列,第五十冊是「嘉義北回二二八」,當中就記錄了我陪張教授做伙去的李鹿先生口述歷史。伊過去曾整理過的濟濟歷史檔案,向望有心人會當繼紲傳承,毋通予伊苦心挖掘的歷史遺蹟,跋落踮時空荒崖中。

緣了─化做世紀的數念

chiayi man-1台灣拄拄仔經歷一場充滿公民自覺的選舉,我按呢想:設使張炎憲教授親眼見證這場選戰,伊欲按怎記錄這段歷史?太陽花學運的啟蒙種子,敢毋是親像伊這款的人格者,恬恬無聲無說掖種佇歷史荒原中間,佇史實夆解碼還原了後,往過夆包裝過的史觀,終規尾龜跤趖(sô)出來矣。今仔日切開時間的內層,會當真明顯看著張教授釘根的痕跡,這也是逐家數念伊的因端。
寫到遮,一面回憶往過佮張教授做伙鬥陣的tsha̍p-tsha̍p滴滴,一面端詳伊的遺照,從今以後,阮對伊永久的印像,該當是伊揹(phāinn)彼件「嘉義人」冊包、伊的面頂展開滿足的笑容、伊的目珠瞇瞇做一線。向望伊佇彼个國度裡繼續閣一擺記錄塊欲改朝換代動亂的歷史故事。

發表留言